, |5 x& Y6 _2 [" z0 Q' v9 {; l+ S 1)单一货币稳定币(SCS):独立框架施行。 9 U2 ?8 {; b: z7 T# @- o9 `6 y0 G' f c. `0 q( w6 C9 S' m
2)其他稳定币:继续视作 DPT,仍归 PSA;若充当衍生品底层资产,则可能落入 SFA 监管。" m' u' C* k7 E5 X, Z8 v
1 G' ^- A: D' v" W+ I 游离于监管之外的灰色地带将越来越少。合规经营将成为主流,过去那种利用不同司法管辖差异 “钻空子” 的时代正在结束。如果说 2018–2021 年亚洲加密创业者还热衷于寻找监管洼地,那么 2025 年之后,能立足的大多是愿意拥抱监管、具备合规实力的企业。区域内各主要金融中心也在竞相推出明确的监管框架,与其说企业在 “逃离” 某地,不如说在寻找最契合自身业务的监管环境。 # V: z/ E: O& A8 o! U! v* o8 ?# O! m9 g8 c" O" A* \3 k
七、给业者的两道自检题9 C, R8 T% v2 Z) i
' c6 y: Y8 P! a. d ?3 n2 V
1. 我是否已在 PSA/SFA 体系内持牌或获得豁免? 6 X8 }% j" _2 w/ Q. h 4 [; f. M. v7 R8 } 2. 我是否向境外客户提供任何 DT 服务? - l3 l4 K% U1 a9 R2 _- g! E$ W* e9 s0 Z) b1 U2 J
若第 1 题答 “是”,无需新牌照,但立刻启动合规升级。 : n9 ~+ [$ s" _( M4 s) w$ x( L3 e" ^' N: d1 ]
若第 1 题答 “否”,则必须在 6 月 30 日前持牌或关门。 ( i" U, S# h1 Z M2 |; j( ?7 M. k# [0 W' | X, d2 o: Z
MAS 的监管螺栓只会越拧越紧 — — 别等最后一天才行动。已持牌机构要把 “合规升级” 视作常态化工程;尚未持牌的团队若无全套合规筹码,应尽早决定是申请、合并,还是撤离。此次不设过渡期、要求违规者立即停止业务的强硬措施,也是在向市场传递信号:新加坡不做不受控加密业务的避风港。哪怕过去几年曾被视作 “加密友好” 之地,现在也绝不允许钻空子。MAS 此举表明新加坡加密监管环境已大幅收紧,许多本地公司要么花高成本拿牌,要么就只能重组业务、退出海外市场。宁愿承受短期内一些企业流失的代价,也不愿让新加坡的国际声誉和金融安全受到侵蚀。& ~, K2 [ k7 _6 E
6 m6 }$ D4 _% f7 R* a. o1 ~# a 八、周边地区的间接受益 - s0 T8 y; g' Z1 P# L/ W. |; E2 r8 Y- v# h1 ~1 G
新加坡此举可能间接利好其他地区,促使亚洲加密版图出现新的分工与迁移,作为亚洲另一个加密中心,香港近年大力推动虚拟资产合法化和监管框架建设。恰逢新加坡收紧之际,香港正积极承接被挤出的加密业务。香港立法会议员、全国政协委员吴杰庄发推表示,新加坡早前发布《数字代币服务提供商发牌指南》(Guidelines on Licensing for Digital Token Service Providers),对从事虚拟资产的相关公司、机构、人员有新的政策。香港自 2022 年发表虚拟资产宣言后欢迎行业到港发展,据非正式统计,上千家 Web3 公司落地香港。欢迎在新加坡从事相关行业的企业将总部和团队迁移至香港,并愿提供政策与落地协助。意图将香港打造为亚洲领先的加密枢纽。5 E4 n) T. S) j- x3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