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 z" {% ~6 b8 D; ?未来的预测市场将会变得更加高效与流动,从而成为有价值的对冲工具。我并不是说目前完全没有被用于对冲,而是认为现在的规模还不足以在更大层面上发挥作用。; M2 {% J) r5 A8 P' L; P5 [* h/ M
7 |0 `: M' ~3 G7 z如果我们观察现有的应用案例,@0xwondr 的一篇文章很好地阐释了这一点。他举例说明了自己在今年早些时候 Trump Token 上线时,是如何利用预测市场进行对冲的。他一方面买入了 $TRUMP 代币,同时也在预测市场上买入了「特朗普是否被黑客攻击?」这一事件的「Yes」份额。这样一来,如果真的发生黑客攻击,他可以通过所持有的「Yes」份额弥补损失;反之,如果没有攻击事件发生,代币本身会有极大的上涨潜力(而我们也确实看到它最终涨得很高)。 . d% g8 {' W) y0 c+ N 8 V, H* j9 O" t- `+ J8 R我来尝试通过另一个例子说明「对冲」机会。假设某位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中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投入了一家特定的制药公司。该公司正在等待 FDA 对其新产品的批准。如果批准通过,公司股价很可能暴涨;如果被拒,股价则可能暴跌。如果存在针对同一结果的预测市场,这位制药公司投资者就可以通过购买「否」份额来对冲其股票仓位。: Q! _6 P7 c+ a) t
# P( D. I: T* {0 E* ?8 f( I" t+ \当然,对于这一做法也存在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还有更好、更具流动性的渠道可以实现这种对冲。投资者完全可以直接做空股票,然后等待审批结果。但问题在于,投资者是否能仅凭一个尚未确定的 FDA 批准结果就严格维持对冲?答案显然是否定的。3 ~8 F* e# A, N1 f
, B2 ]$ {% ^; x2 L. @通过预测市场,对冲那些尚未为任何人所知的决策变得顺畅可行。也许从长远来看,预测市场会成为一种可以与现有对冲渠道互补的对冲工具。如果高效使用,预测市场确实可以成为非常有效的对冲工具。 4 j) C; o ^; L : x1 P# T3 E, r类似的例子还包括选举结果、宏观经济事件、利率调整等。对于这些基于特定事件的风险,对冲几乎没有其他可行途径。 # |9 r6 U6 g8 l2 j! Z' O, A0 Q1 I g* O, q4 t9 \ 预测市场要实现规模化需要什么? 7 l4 G$ k$ p& B* y预测市场的演进以及用户带来的新流动性,有助于其成为对特定事件或市场进行对冲的流动场所。但问题是,这些市场的流动性足够进行大规模对冲吗? 5 U0 d% O/ ~& H% Y# K b) M) ]$ m0 m6 g; j) B! ?一个简单的回答是:不够,至少对大多数市场而言如此。 $ f% K# n* p/ p4 x) z1 d" d4 ^. f9 l0 s- G( a3 k2 c$ H
你可能在文章开头看到过一些不错的交易量数据。Polymarket 上个月的交易量接近 10 亿美元,这对于一个不提供杠杆、且基于相对新兴叙事的二元市场来说,已经相当出色。然而,这笔交易量分散在不同的市场和主题中,这并非针对单一事件,而是平台的总交易量。事实上,少数几个事件才真正贡献了大部分交易量。 ' l( W% H- Z1 u/ p7 T* v2 E6 G* D2 ` 3 ]0 i! m* i% R$ E( i1 A抛开交易量不谈,我们要讨论的核心问题是流动性,因为交易量的增长依赖于更深的流动性。9 [& c$ ?: d" ]$ R3 z( L" H! S
7 J/ A" a; b( X( m6 u" g# ?
更深的流动性可以确保价格不易被操纵,单笔交易不会对整个市场产生显著影响,同时也能在交易时将滑点降到最低。 ; z; S V T% F) e5 v' R3 K& }+ K7 y' r
目前,预测市场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获取流动性: 6 d7 R/ z, R' ?. t2 x+ ~! i& ~ 0 k* \. m3 }) v0 r7 G, {+ P, q1、自动化做市商(AMM):经典 AMM 结构下,用户与流动性池交易。适合市场初期阶段,但不适合大规模扩展。此时订单簿更具优势。 8 ]& p- d! _$ Z4 C9 f- d / ?2 G8 `/ }: s" l- F9 q2、订单簿(Orderbook):订单簿依赖活跃交易者或做市商来维持流动性,非常适合市场规模化。/ }! V& S6 a' ]0 x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