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论坛
标题:
探讨乡村Dubo的危害性及治理的新路径
[打印本页]
作者:
zhiv36
时间:
2012-5-28 12:43
标题:
探讨乡村Dubo的危害性及治理的新路径
摘要:Dubo是一种沿袭千年,它以其特有的亚文化习俗的穿透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非罪性的小额Dubo现象在乡村更是数不胜数,小额Dubo现象的蔓延,已经成为巫待解决的农村社会问题,而以往Dubo治理的思路偏重于强制性的法律、治安手段,忽视了农村文化建设对Dubo治理的意义和作用。本文通过对乡村小额Dubo危害性的深入剖析,提出“以文治赌”的思路,为乡村小额Dubo现象的遏制提供一条可持续的路径。
2 ]# y' E) T- g: a1 R$ P! _! w6 Y" H
关键词:Dubo 危害性 文化建设
0 [7 S" B* L8 d7 b# X; @9 ?# W
# I/ D% ?! n9 |2 {8 Z/ D& ]! I
一、乡村Dubo:一个不可小觑的农村社会问题
1 }0 }8 E# S: x4 K
Dubo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严重的社会腐蚀剂和犯罪滋生源。1997年我国修订的《刑法》载明,“Dubo是指用斗牌、掷般子等形式,靠机运和侥幸拿钱财作注比输赢的行为”。其中,“以营利为目的,聚众Dubo、开设DC或者以Dubo为业”的属Dubo罪。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又出台了《关于办理Dubo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其中规定“不以营利为目的,进行带有少量财物输赢的活动,不以Dubo罪论处”。
6 H+ V6 ?3 Y3 w8 a0 e# O" J1 [
《解释》的出台,一方面有利于集中焦点打击Dubo犯罪,划清了罪与非罪的界限。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农村群众特别是基层干部对《解释》中小额Dubo活动(即群众日常所说的“小赌,,)的理解不够全面、准确,忽视了小额Dubo活动的危害性。以至近年来,乡村Dubo在小赌“合法化”的影响下呈蔓延之势,并成为新的犯罪滋生源。鉴于此,本文所研究的乡村Dubo即指非罪性的小额Dubo现象。毋庸置疑,对于Dubo犯罪活动,必须依靠法律手段严厉打击。但也应看到,Dubo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积淀的社会亚文化现象,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有着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面对当前乡村大量存在的非罪性的小赌现象,单纯的法律手段往往难以奏效,需要寻找切实可行的治理与疏导之策。
& O8 M- ?: k- t. p
二、乡村Dubo:新农村建设的绊脚石
% c9 _8 J- U7 o( ~: G
乡村赌风的盛行无疑是新农村建设的绊脚石,赌风的蔓延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不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不利于乡风文明的建设,也不利于新型农民的培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乡村赌风蔓延对个人和家庭产生的负面影响,极易成为影响整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腐蚀剂。
$ G7 T- ~: [& a! y
(一)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 j2 l/ r4 }) P4 J
自古以来Dubo都是对正常的生产劳动具有破坏作用的经济活动,目前天朝农村的Dubo活动就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首先,虽然单个村民在小额Dubo过程中赌资不大,但若从全村、全市以至全省来看,每天滞留在赌桌上的赌资相当惊人。笔者为此做了一个调查并进行了大致的估算:以安徽某村为例,该村参赌人员的平均比例为73.7%,现有村民1898人,那么全村大约有1400人参赌,而在这些参赌人员中,如果按照其所在镇几乎天天去参赌的7.1%的平均比例推算,那么一天中就至少有100人左右参赌,而以.安徽平均每天50元赌资计算,其参赌人员的平均比例是59.5%,几乎天天去参赌的比例是6.7%,以安徽全省3750万农村人口为例按照以上方法推算气那么全省平均每天就有7500多万元滞留在赌桌上。这些原本可以用于生产的资金现在只能在赌桌上流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产资金的流失,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
$ }0 w" `7 U: g
除了资金的流失,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荒废也是赌风蔓延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倘若大量的劳动力把原先用于生产、劳动的时间都投入到Dubo活动中,就会使得大量劳动力资源荒废。笔者为此也作了一个估算:仍以安徽某村为例,在几乎天天都参赌的人员中,如果平均每人每天有4个小时花在Dubo上,那么该村平均每天至少又将损失400个小时的劳动力资源。以安徽全省为例,按照上述方法推算,那平均每天至少有高达600万小时的劳动力资源的损失。显而易见,这对于全省经济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
$ L! [* Q) c) b+ R
(二)不利于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 z& {" T/ \ I% l( X B$ V6 h
农村的稳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日渐蔓延的Dubo活动破坏了乡风文明,正成为农村不稳定的重要根源。首先,Dubo盛行破坏家庭关系的和谐。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在天朝农村有着重要的意义。Dubo正成为引起家庭纠纷的导火索。另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常常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产生影响。父母长期沉浸在Dubo之中,不仅会疏忽对于孩子的教育,更会对孩子的道德规范与行为模式[color=#eeeeee]。[/color]
0 i: c7 p2 t4 e3 `% E! ^
产生不良的教化作用,从而对作为新农村建设未来主力军的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消极影响。其次,Dubo盛行容易破坏农村的邻里关系和社会风气,使得农村社会凝聚力减弱。在正视乡村Dubo所具有的联络感情的功能外,更应该注意到Dubo活动的蔓延对于邻里关系的破坏作用。倘若乡村Dubo活动盛行,使得熟人社会中传统的乡邻关系日益蒙上一层经济利益,交往过程变得经济化,村民往往会重利轻义,重钱轻德。而由于Dubo引起的纠纷、矛盾更是严重影响了乡村社会中良好的社会风气。
/ J1 M4 j3 P! A5 V( i8 n. f
(三)不利于新型农民的培养
1 b3 R, J3 x9 |: @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制的新型农民是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才能全方位拓展增收的渠道,引导村村谋发展、户户思创业,不断提高经营现代农业的水平。而当前日趋盛行的乡村Dubo现象正逐步侵蚀着农民的发展意识、效率意识和竟争意识,农民的综合素质难以提高。首先,小额Dubo活动对于农民个性发展极为不利。一方面,小赌行为容易使参赌人员受到Dubo输赢的困忧,而产生心理失衡,带来失落、自卑感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 L; d8 R7 N! ^. r
另一方面,由于Dubo极具刺激性,容易导致参赌人员沉酒于Dubo活动中,从而精神空虚,不思进取。其次,Dubo行为不利于农民培养正确的致富观念。随着改革号角在我国农村社会的吹响,致富己成为农村居民所追寻的生活目标,大部分朴素的农民想方设法通过生产劳动去挣钱。但由于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差,在有些地区光靠种地是不能致富的,还必须有其他的门路。然而由于一些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建诊相对滞后,农村厂矿企业较少,农民增收渠道非常有限,于是可毋不劳而获的Dubo就成了某些人的“致富门路”。Dubo具有的刺橄性、侥幸性和营利性特点,极易刺激参赌者不劳而获的投机心理。对Dubo危害性的错误认识和赌风弥漫的氛围,更易导致农民的致富观念扭曲和是非界限的模糊。
' Q( h' W* O5 F. F
三、乡村文化建设与Dubo治理新路径
! e% K, y* L+ m2 u3 @
在天朝历史上,无一朝不赌,无一朝不禁赌,然而Dubo仍是屡赞不止。究其原因,既有宏观的经济、ZZ、文化等社会因素,也有参赌者个体心理、家庭等微观因素。以目前乡村Dubo蔓延的现状而言,除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农村基层
) q3 [' T5 n& }, A
" G; S2 t6 |' y u a5 {
8 i0 y3 i3 u$ e" D/ F8 g
3 n$ j% M) o, a$ ]
控制力削弱、社会道德失范等因素以外,从Dubo治理的实践看,以往卯治理工作往往偏重于强制性的法律治理手段,忽视了Dubo行为所具有的社会亚文化特征,因而治标不治本,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 A1 ~' f2 a( V
(一)文化治赌的意义与价值
H3 D% w# q! D, Q l o
.乡村Dubo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乡村文化治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作为一种农村社会亚文化,农村Dubo现象对于农民本身,家庭以及整个农村社会都有着很深的消极影响,农村赌风治理刻不容缓。在塞缪尔.亨廷顿((SamuelHuntington)(塞缪尔·亨廷顿等,2002)等社会学家看来,作为一种社会不良风气,赌风蔓延的主要原因在于有害的文化氛围。以目前乡村赌风蔓延的现状而言,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的情况下,许多农村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正在消失,使得当前农村地区公共文化产品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传统将失,现代文化又无法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农村缺乏一种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而Dubo具有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在群众中有着广泛的基础,也就成为不少农村居民在文化饥饿、精神空虚的情况下的被动选择。由此而言;对于乡村Dubo这一社会亚文化现象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除了强制性的法律手段外,也需要通过文化建设的方式加以解决。通过文化熏陶,引导村民树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积极推进新农村文化的建设,重构文明健康的乡村文化氛围,以此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Dubo的看法。
7 M( J9 |% F6 K3 x8 k2 w
(二)以文化建设治理乡村赌风的对策和建议
y' g- ]3 {. {: x9 c
1,重视赌风蔓延的危害,改变传统赌风治理思路
3 e5 O1 {6 l3 e* V5 k* V- X5 K
首先地方ZF和乡村基层干部要在思想观念上高度重视赌风蔓延的危害性。地方ZF和乡村基层组织对于Dubo问题绝不能坐视不管,任其蔓延。同时应改变以往传统的赌风治理思路,在坚决打击违法犯罪的Dubo行为的同时,重视文化价值意义,重构健康向上的乡村文化氛围,树立科学、健康、文明的价值取向,从源头上遏制赌风蔓延。其次需要ZF发挥主导作用,整合社会法规。而乡村基层干部应把文化建设看作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大事来抓,努力为村里文化活动的开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将文化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使得村民能真正从中受益。
/ b3 u- Z+ h- A7 n2 W5 y
2.加大文化设施的投入,为治理赌风建立物质平台
% Q. L. X6 ~' F+ K
开展乡村文化建设,引导农民远离Dubo是需要有相应的文化设施和物质条件支撑的。这就需要在ZF的主导下动员社会各种力量的参与,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文化设施的投入,为治理赌风建立物质平台,为健康娱乐活动的开展提供物质基础。首先,ZF的投入应该是主导性的,但同时要充分调动企业和其他社会资金的积极性,还要注意发挥村里民间组织的力量,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其次,在基础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中要因地制宜,从硬件设施上保障群众闲暇娱乐有地方可去,有设施可用,同时要保证已建成的设施得到充分利用。在建设文化娱乐设施的时候,各地应当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量力而行,稳步推进乡村闲暇娱乐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
0 w9 r) b' F; R& N& U b
3.培育农村特色文化,增强乡村文化活动的吸引力
3 Y' p0 C/ Z | `: W1 y
在乡村文化活动的设计与安排上,要以贴近村民需要为出发点,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具有吸引力的活动形式,从而提高健康文化活动对Dubo活动的替代能力。具体说来,一是可以以“小型、方便、多样、普及、经常”为原则,组织开展适合本村的文化活动。
0 w' K1 Z \( ?; f( O+ F! c8 N
二是考虑培育具有地方特色、有独特内涵的农村文化,注重兼容并蓄。例如,大部分农村地区都有自己的一些文化传统资源和文化因子,如安徽的黄梅戏,浙江的越剧等,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注重传统文化在当地的自我造血功能。在此基础上,注意吸收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兼容并蓄,以吸引老中青各层次的群众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4 X. R2 B, Q" a
4.发挥广大村民的主体作用,形成文化建设的长效发展机制
* X6 k; O. i# M j3 L
赌风治理不能只看短期成效,更要注重可持续性,因此促使文化的“种子”在乡村生根发芽,努力提高农村自身开展文化活动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确保赌风治理效果的可持续性。首先,完善文化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让文化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考。其次,健全文化建设的自上而下的组织网络体系,落实责任到人。第三,充分发挥业余骨干的带头作用,引导农民从文化的看客变成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角,并提升村民参与过程的组织化程度。最后,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渠道,聚合和放大村民文化建设的社会效应,营造“不该赌”、“不想赌”的社会氛围。
作者:
jie816520
时间:
2012-5-28 15:26
Dubo的危害确实很大
欢迎光临 优惠论坛 (http://www.tcelue.w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