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R- d. H5 O. W1 O过去,大家都在默默忍受 Circle 的“铸造/赎回费”和它对协议收入的漠不关心。现在,Hyperliquid 等于是在公开喊话:嘿,Solana!嘿,EigenLayer!你们坐拥数百亿的 USDC,每年为 Circle 贡献了天文数字的利息收入,你们甘心吗?* ~6 r6 i" f: S8 b) R4 l( y9 H; m
3 x; Y" y2 n1 ?! v这开启了一个“协议寻租”的潘多拉魔盒。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头部协议,开始利用自身的“资产引力”,向稳定币发行商要求分成、要求赋能、要求定制化服务。稳定币发行商的角色,将从高高在上的“央行”,被迫转变为相互竞争的“商业银行”,为了争夺大客户(顶级协议)而不断内卷。: t/ `. S, Q9 C/ [! ~
& }! p. h3 U# i9 h' b' I
最终,这场由 Hyperliquid 点燃的战火,烧掉的将是旧有的、由少数几个寡头垄断的稳定币发行体系。它会迫使稳定币的利润从发行商的资产负债表,回流到真正创造了价值的 DeFi 生态之中。1 u; F0 J* N8 h' [# S/ i* ?6 ^
: E( l4 r# D6 @4 {" }9 r6 v9 t
稳定币的未来:从“通用货币”到“生态美元”; R. b: f1 g4 E& x; O
Hyperliquid 与 USDH 的故事,或许是稳定币市场演进的一个缩影。随着加密生态的不断成熟,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生态原生”或“平台定制”稳定币的出现。它们不再仅仅追求成为一种通用的、无差别的“数字美元”,而是与特定的生态系统深度绑定,其机制设计、收益分配都将服务于该生态的长期发展。) k' g0 k& e H4 t